比較於日本的戰後中日關系研究學術史,新生代學者的最明顯特征就是不再執著於與中國的“關系”,從代表性學者的論著題目就可以看出不存在“關系”二字,這象征性地宣告了“關系”史的消失,取而代之是政治史、觀念史的崛起。在這種意義上,毛裏和子的《日中關系——從戰後到新時代》雖然題為“關系”,但事實上並未特別著力於利用新史料進行“關系”史的知識生產,而是更多地引用學者主張、大眾輿論以及觀察“民族主義顯著化”等象征對抗現象所形成的關於中日“關系結構”的國際政治論,所以書中提醒中國人不要通過“侵略國家”的眼鏡而要“即使不喜歡”也必須“客觀地”看待“實際存在的日本”,特別強調建立中日“危機管理機制”,有著鮮明的現實主義政治學基調。?也就是說,《日中關系——從戰後到新時代》正可謂“關系”史消失的過渡性著作,其後新生代的戰後中日關系史研究則轉型為政治史、觀念史了。
(1).至此,2003年出版《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引起老壹代學者發現外務省篡改外交記錄的風波平息或不了了之了。所謂“平息”,是指參加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的日本外交官本人通過口述史釆訪重現於社會視野,他們提供的符合歷史邏輯和學術期待的“外交證言”重建了人們對於“歷史真相”的信心;所謂“不了了之”,是指雖然外務省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篡改”外交記錄,但退休外交官的非官非民、亦官亦民“兩義性”身份使得他們的歷史證言能夠化解國家的權威性危機——至少被追究的問題已經不再被“問題化”了。而化解國家的權威性危機的原理,在於口述史釆訪及其壹體化的學術出版使得退休外交官的歷史在場權威性可視化,這與矢吹晉寫作所呈現的中國權威性構成了對話和競爭。並且,釆訪的現場性可視化也使得新生代學者能夠借用歷史在場者的權威性,實現自身學術的實證性增殖以及對老壹代學者的權威性超越。
(2).進入21世紀,戰後處理的“歷史遺留問題”導致中日關系陷入危機。日本的出版人和學者利用“信息公開法”實施的機遇編輯刊布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和平友好條約兩次談判的外交記錄,有學者從中發現相關內容被刪改,中日關系問題開始得到實證歷史學分析;之後,壹批青年學者組織大規模的外交口述史采訪,形成戰後中日關系史料和研究成果的出版繁榮期。這種學術出版努力推動可持續知識對話,在追究中日關系危機原理以期有益於歷史和解的方向上開辟了新的國際傳播空間。
(3).所謂對老壹代學者的權威性超越,並非比較學術水平的本質主義評價,而是根據新生代學者取得了社會話語秩序的知識權威地位所作出的判斷。2003年《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出版以來,日本的戰後中日關系研究開始形成從未有過的學術繁榮期,並且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獲獎盛況:早稻田大學教授毛裏和子的《日中關系——從戰後到新時代》(巖波書店2006年)獲石橋湛山紀念財團“石橋湛山獎”,香川大學副教授井上正也的《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政治史》(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10年)獲吉田茂國際基金“吉田茂獎”和另壹文化財團的學藝獎,中央大學教授服部龍二的《日中邦交正常化——田中角榮、大平正芳、官僚們的挑戰》(中央公論新社2011年)獲朝日新聞“大佛次郎論壇獎”和亞洲調查會“亞洲太平洋獎”特別獎,巖波書店總編輯馬場公彥的《戰後日本人的中國觀——從日本戰敗到文化大革命、日中復交》(新曜社2010年)獲大平正芳紀念財團“大平正芳紀念獎”特別獎。在這些獲獎論著的作者中,只有毛裏和子較為年長屬老壹代學者,其他三人都是引起很大社會反響的新生代學者。新生代學者對老壹代學者的“權威性超越”就是指他們的學術研究獲得了日本社會主流精英階層的共鳴和權威性儀式認定,這意味著其知識生產將為“中日關系新時代”的新聞輿論生產提供核心思想資源。
(4).矢吹晉生於1938年,東京大學畢業後經過新聞社、研究機構職歷和香港大學留學而任教於橫濱市立大學,與《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的編者代表石井明(1945年生)大致是同代學者,有“畏友”之誼。⑦石井明在書中前言裏談道:所收錄的歷史證言有助於“理解談判的背景並發現潛在於外交文件字裏行間的真實”。⑧而果然,矢吹晉發現了過於駭人聽聞的“真實”——根據1972年9月27日田中角榮與周恩來的“第三次首腦會談記錄”,田中詢問對“尖閣諸島問題”的看法,周恩來以“這次不想談”回應,僅此壹問壹答而並無結論;但在橋本恕訪談錄中,相關內容是田中以“還有”即追加議程的方式提出了“尖閣諸島問題”,周恩來答稱“那談起來可就沒完了”“這次姑且不涉及這個問題”之後,田中肯定地得出“以後再說”的結論,顯示存在“擱置”共識。註意到外交記錄和橋本證言的不壹致,矢吹晉又對照中國方面以外交部顧問身份參加談判的張香山在1998年發表的回憶文章,從中找到了田中與周恩來反復問答並相互確認“以後再說”“正常化問題先解決”之後再解決“其他問題”即達成了“擱置釣魚島問題”共識的記錄。由此他斷定,橋本恕本人刪去了會談中達成共識的部分,但可能是在看到張香山的完整敘述之後就又以訪談的形式對刪除部分做出彌補。矢吹晉還尖銳地指出:外交記錄沒有恢復原貌,故而日本人就壹直誤以為不存在“擱置釣魚島問題”共識;這意味著被篡改外交記錄的行為所欺騙才是中日關系問題的核心,橋本恕、外務省對此負有必須糾正的重大責任。⑨
(5).所謂中日關系的“脫正常化”而“危機化”,從新近印象的深刻性、沖擊反應的劇烈性而言,似乎當指2012年9月發生的日本政府否認存在“擱置釣魚島爭議”共識而釆取“國有化購島”契約措施之重大事變。擱置“釣魚島問題”是中日之間達成的有待於繼續交涉的戰後處理過程中協議,日本單方面否認協議之異動事實上是單方面改變現狀謀略的壹部分,所以觸發了空前長期化的高層互訪斷絕、海防前線對峙、民族情緒對抗等中日關系危機事態。不過,早在2001年4月日本產生“公約”參拜靖國神社的小泉純壹郎首相之後,中日關系就曾經形成了因其不顧中國抗議而每年厲行參拜導致首腦互訪機制癱瘓多年的“小泉冰川期”——此前,發生“歷史問題”之類沖突,總是作為侵略戰爭加害者的日本以某種妥協姿態化解僵局;但小泉當政後壹改照顧鄰國反應的慣例,堅持進攻性參拜而無懼色、不動搖,任中國抗議、憤怒,中日關系就形成尷尬無解、難料所終的政治對抗性危機結構了。2006年10月,繼任首相安倍晉三做出疑似終結“小泉冰川期”的“參拜與否就是不說”曖昧承諾,使其得以訪華而成就轟動壹時的“破冰之旅”。但令人意外的是,乘2012年“釣魚島危機”再次當選自民黨總裁並經國會選舉取代民主黨而再次執政的安倍首相,不僅在領土問題上堅持強硬姿態,竟還唾棄前言公然參拜靖國神社,造成了中日關系危機更加深重化的“安倍冰川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罕見地指名譴責安倍“虛偽性暴露無遺”,強調“中國人民不歡迎他,中國領導人也不可能同他對話”①,人民日報社子報評論甚至斥安倍為“小醜”②。總之,從小泉到安倍,日本的對華政策有著壹致對抗的連續性和越發大膽的謀略性,中日關系反復呈現實質問題無解、正常復位困難的危機化特征。對此,日本學者認為已經發生“結構轉換”,提出了“危險的新時代”③“新的對抗時代”④概念。
二、口述史采訪:在場權威性的可視化)
(1).壹、刊布外交檔案:思想、知識、方法的原點確認
(2).近幾年來,研究戰後日本人中國觀的馬場公彥不僅成為日本的學術新星,其論著在中國也受到好評並被翻譯出版;他頻繁演講於中國學術論壇,發表漢語論文,甚至是新聞報刊深度專訪的對象,堪稱中日關系遭遇危機以來維系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標誌性人物。
(3).所謂對老壹代學者的權威性超越,並非比較學術水平的本質主義評價,而是根據新生代學者取得了社會話語秩序的知識權威地位所作出的判斷。2003年《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出版以來,日本的戰後中日關系研究開始形成從未有過的學術繁榮期,並且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獲獎盛況:早稻田大學教授毛裏和子的《日中關系——從戰後到新時代》(巖波書店2006年)獲石橋湛山紀念財團“石橋湛山獎”,香川大學副教授井上正也的《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政治史》(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10年)獲吉田茂國際基金“吉田茂獎”和另壹文化財團的學藝獎,中央大學教授服部龍二的《日中邦交正常化——田中角榮、大平正芳、官僚們的挑戰》(中央公論新社2011年)獲朝日新聞“大佛次郎論壇獎”和亞洲調查會“亞洲太平洋獎”特別獎,巖波書店總編輯馬場公彥的《戰後日本人的中國觀——從日本戰敗到文化大革命、日中復交》(新曜社2010年)獲大平正芳紀念財團“大平正芳紀念獎”特別獎。在這些獲獎論著的作者中,只有毛裏和子較為年長屬老壹代學者,其他三人都是引起很大社會反響的新生代學者。新生代學者對老壹代學者的“權威性超越”就是指他們的學術研究獲得了日本社會主流精英階層的共鳴和權威性儀式認定,這意味著其知識生產將為“中日關系新時代”的新聞輿論生產提供核心思想資源。
(4).所謂對老壹代學者的權威性超越,並非比較學術水平的本質主義評價,而是根據新生代學者取得了社會話語秩序的知識權威地位所作出的判斷。2003年《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出版以來,日本的戰後中日關系研究開始形成從未有過的學術繁榮期,並且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獲獎盛況:早稻田大學教授毛裏和子的《日中關系——從戰後到新時代》(巖波書店2006年)獲石橋湛山紀念財團“石橋湛山獎”,香川大學副教授井上正也的《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政治史》(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10年)獲吉田茂國際基金“吉田茂獎”和另壹文化財團的學藝獎,中央大學教授服部龍二的《日中邦交正常化——田中角榮、大平正芳、官僚們的挑戰》(中央公論新社2011年)獲朝日新聞“大佛次郎論壇獎”和亞洲調查會“亞洲太平洋獎”特別獎,巖波書店總編輯馬場公彥的《戰後日本人的中國觀——從日本戰敗到文化大革命、日中復交》(新曜社2010年)獲大平正芳紀念財團“大平正芳紀念獎”特別獎。在這些獲獎論著的作者中,只有毛裏和子較為年長屬老壹代學者,其他三人都是引起很大社會反響的新生代學者。新生代學者對老壹代學者的“權威性超越”就是指他們的學術研究獲得了日本社會主流精英階層的共鳴和權威性儀式認定,這意味著其知識生產將為“中日關系新時代”的新聞輿論生產提供核心思想資源。
(5).進入21世紀,戰後處理的“歷史遺留問題”導致中日關系陷入危機。日本的出版人和學者利用“信息公開法”實施的機遇編輯刊布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和平友好條約兩次談判的外交記錄,有學者從中發現相關內容被刪改,中日關系問題開始得到實證歷史學分析;之後,壹批青年學者組織大規模的外交口述史采訪,形成戰後中日關系史料和研究成果的出版繁榮期。這種學術出版努力推動可持續知識對話,在追究中日關系危機原理以期有益於歷史和解的方向上開辟了新的國際傳播空間。
教育讲师
至此,2003年出版《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引起老壹代學者發現外務省篡改外交記錄的風波平息或不了了之了。所謂“平息”,是指參加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的日本外交官本人通過口述史釆訪重現於社會視野,他們提供的符合歷史邏輯和學術期待的“外交證言”重建了人們對於“歷史真相”的信心;所謂“不了了之”,是指雖然外務省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篡改”外交記錄,但退休外交官的非官非民、亦官亦民“兩義性”身份使得他們的歷史證言能夠化解國家的權威性危機——至少被追究的問題已經不再被“問題化”了。而化解國家的權威性危機的原理,在於口述史釆訪及其壹體化的學術出版使得退休外交官的歷史在場權威性可視化,這與矢吹晉寫作所呈現的中國權威性構成了對話和競爭。並且,釆訪的現場性可視化也使得新生代學者能夠借用歷史在場者的權威性,實現自身學術的實證性增殖以及對老壹代學者的權威性超越。
教育讲师
二、口述史采訪:在場權威性的可視化
教育讲师
而考察歷史和比較研究則可以更確切地使人認識到,內容結構獨特的《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問世是日本出版史上的創舉,推動了中日關系研究的革命性轉折,也反映著日本知識精英階層的國際傳播主體性意識。
教育讲师
矢吹晉生於1938年,東京大學畢業後經過新聞社、研究機構職歷和香港大學留學而任教於橫濱市立大學,與《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的編者代表石井明(1945年生)大致是同代學者,有“畏友”之誼。⑦石井明在書中前言裏談道:所收錄的歷史證言有助於“理解談判的背景並發現潛在於外交文件字裏行間的真實”。⑧而果然,矢吹晉發現了過於駭人聽聞的“真實”——根據1972年9月27日田中角榮與周恩來的“第三次首腦會談記錄”,田中詢問對“尖閣諸島問題”的看法,周恩來以“這次不想談”回應,僅此壹問壹答而並無結論;但在橋本恕訪談錄中,相關內容是田中以“還有”即追加議程的方式提出了“尖閣諸島問題”,周恩來答稱“那談起來可就沒完了”“這次姑且不涉及這個問題”之後,田中肯定地得出“以後再說”的結論,顯示存在“擱置”共識。註意到外交記錄和橋本證言的不壹致,矢吹晉又對照中國方面以外交部顧問身份參加談判的張香山在1998年發表的回憶文章,從中找到了田中與周恩來反復問答並相互確認“以後再說”“正常化問題先解決”之後再解決“其他問題”即達成了“擱置釣魚島問題”共識的記錄。由此他斷定,橋本恕本人刪去了會談中達成共識的部分,但可能是在看到張香山的完整敘述之後就又以訪談的形式對刪除部分做出彌補。矢吹晉還尖銳地指出:外交記錄沒有恢復原貌,故而日本人就壹直誤以為不存在“擱置釣魚島問題”共識;這意味著被篡改外交記錄的行為所欺騙才是中日關系問題的核心,橋本恕、外務省對此負有必須糾正的重大責任。⑨
教育讲师
從2003年作為巖波書店編輯策劃出版《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到2015年作為學者在中國出版《戰後日本人的中國觀》譯本,作為日本學術出版的代表性人物,馬場公彥壹直期待、推動中日兩國的知識對話,不斷開辟著可持續知識對話的中日關系空間。新時代的中日關系需要中國的學術、出版具有相應的知識生產能力和國際傳播主體性,這種能力對稱和主體性平衡決定信息化時代國家間政治的正常和對等。
[查看详情] 发布时间:1205
[查看详情] 发布时间:1205
[查看详情] 发布时间:1205
[查看详情] 发布时间:1205
日本不卡高清兔费V | 一本到道dvd观看 | 午夜老司机 | 亚洲综合一二三区 | 国产福利 | 精品小视频 | 亚洲一本送道 | 一本到道dvd在线 | 国产色情视频网站 | 一道日本无吗无卡v清免费 | 一道本在线 | 国产小视频在播放 | 苍井空肉教师在线播放快速 | 二本道日本一区免费 | 一道本无吗高清dⅤd在线播放 | 老司机导航资源大全 | 日本道无尺码高清视频 | 日本中文不卡无码视频 | 无码在线 | 老司机网址 |